当前位置:首页 > 中小學生喜迎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發布,家長們感到如釋重負 >

中小學生喜迎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發布,家長們感到如釋重負

来源言十妄九網
2025-07-05 07:55:38

教之有道,則人才濟濟,風俗丕丕,而國以強

家長大概忘了自己年幼的時候是怎麽樣度過的,因為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了,快到讓自己忘了因為什麽而出發,自然也丟了前進的方向,還記得我們小時候,課間跳皮筋,丟沙包,玩耍打鬧,晚上放學後回到家,農村的孩子可能還要幫家長幹幹農活,然後晚上自己開始寫作業,就這樣一天就過去了。

中小學生喜迎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發布,家長們感到如釋重負

再來看看我們如今的孩子,家裏沒孩子的並不清楚,現在的中小學生遠比996的上班族要累得多,因為筆者小姨家正好有個開學上小學六年級的孩子。

不僅每天放學後在學校接受老師的課後延時,畢竟家長工作忙,可算等到晚上6點多放學了,學生還會去補課班繼續學習,周六日也是興趣班,提高班連軸轉,每周末唯一的閑餘時間大概就是周日的晚上。

中小學生喜迎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發布,家長們感到如釋重負

麵對這個現狀,說實話很多家長並不陌生,因為自己家的娃也是這樣過來的,別人都在學習,自己的孩子不學習不就是落後了嗎?放學後學生的生活已經千瘡百孔,在學校的生活也是讓人意外。

整個課間鴉雀無聲,本來是該玩該鬧的年紀,結果課間的時候,安靜的鄰桌同學的翻書聲音也能聽得到,央視名嘴白岩鬆更是痛批了學校的課間生活,怎麽現在學生的生活成了這個樣子?

中小學生喜迎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發布,家長們感到如釋重負

中小學生喜迎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將於8月份實行,學生的學習模式迎來全新的改變

校內學生減負,把課間的十分鍾還給孩子們

不用我說,家長也能感覺到學校老師的作業留得很少,因為相關部門規定小學生的寫作業時間不得超過30分鍾到一個小時,學校不僅在作業上進行大改變,學生的在校生活也有了很大的調整。

以前課業壓力大,老師為了教給學生更多知識常常占用課間的十分鍾,還有一些擔心學生因為打鬧而受傷,所以漸漸演變了課間的10分鍾鴉雀無聲

中小學生喜迎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發布,家長們感到如釋重負

現在教育部下發通知,禁止學校和老師在占用學生的課餘10分鍾時間,更不能以任何借口侵犯學生的人身自由權利,這項規定將於秋季開學全麵落實,學生的課間生活又回來了,家長們聽到這個消息也十分欣喜,畢竟小學生還是需要快樂的童年。

中小學生喜迎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發布,家長們感到如釋重負

8月19日起實行新規定,校外補課班迎來寒冬,家長們如釋重負

近幾日,中小學生再迎來第二個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發布,學生們差不多可以和補課班徹底告別了。這個新政策便是被討論火熱的“雙減政策”,政策中提出不再允許校外補課機構占用我國的法定節假日,休息日和寒暑假組織學科類培訓,並且從8月1日起,將全麵落實。

像學生平時學的數學,英語等科目均不能再開設補習班,這個規定等於切斷了補課班的退路,學生如果想上課外補課班,隻能學習興趣愛好,比如美術和音樂。

中小學生喜迎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發布,家長們感到如釋重負

對於一些在編老師,私下開設補課班,一經發現也將嚴厲懲罰,這些舉措讓家長們感到如釋重負,因為這些政策可以把學生從壓力中徹底拯救出來。

之前隻有校內進行了整改,一些望子成龍的家長,害怕孩子學習的不夠,便帶著孩子繼續課外加餐,結果導致學生的壓力絲毫沒有減少,這顯然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場景,如今雙減政策的實行,讓學生在學校內,學習之餘,多體會童年的樂趣。

中小學生喜迎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發布,家長們感到如釋重負

學生在校外能夠發揮自己的愛好,每個學生都能回到很久之前的那個時代,童年不僅有學習,還有快樂,對於學生來說更是好事一件,家長也更不用憂慮,畢竟雙減政策麵對的是全國,也可以安心多陪伴學生的成長,關心學生的生活。

中小學生喜迎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發布,家長們感到如釋重負

麵對這些新政策,學生和家長又該如何準備中高考?

這些新政策的實施,學生的學習壓力減小,家長如釋重負的同時,也有些小擔憂,畢竟還有中考和高考兩座大山,學生和家長又該怎樣應對?

其實很多家長早就明白一個事實,自己家學生的成績太差,報名參加各種補課班,成績也不見起色,但是通過報名補課班的方式,能給自己買一個安心,實際什麽問題也沒有解決

中小學生喜迎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發布,家長們感到如釋重負

當遇到學生成績有了問題的時候,最懶的辦法便是甩手給補課機構,家長真正應該解決的是學生的習慣和心態,要以朋友的身份去思考導致學生不愛學習的原因,是厭學還是學習了沒有得到正反饋,進而丟失了自信心,學會正向引導學生,遠比花錢報考更為重要。

中小學生喜迎好消息,教育部新規發布,家長們感到如釋重負

家長還應該做的事,讓自己成為榜樣,不能自己每天回家刷手機,卻要求學生整晚看書,這個要求並不現實,自己先做到再去要求學生,這樣才能共同進步,父母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。

最新文章